為何觀音菩薩在我國如此盛行
古代因為佛教的盛行,觀音菩薩則是久已成就的古佛,因其循聲救苦,助佛弘化,廣度眾生而深受百姓的喜愛。如今,信奉佛教的人大都會供奉觀音雕像,觀音佛像就成了最普遍的受歡迎的佛像之一。觀音菩薩大約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不過在當時,觀音菩薩的形象大多為威武的丈夫相。到南宋以后,觀音菩薩才多以女相為主,廣受百姓的歡迎。到了現(xiàn)代,女相的觀音菩薩形象已經深植于大眾百姓心中,而觀音佛像也成為了大家喜聞樂見的供奉對象。觀音信仰自古流傳至今,而在一些南傳佛教的國家,比如斯里蘭卡、泰國、尼泊爾等以及在近代的印度,人們對觀世音卻少有所聞,而在北傳佛教國家中,尤其是在我國的近兩千年來,觀音信仰可以說是長盛不衰,至今老百姓家中供奉最多的依然是觀音菩薩,寺廟中觀世音菩薩誕辰、成道、出家紀念日依然是香火最盛的日子之一。
觀音菩薩以慈悲和神力教化著稱,體現(xiàn)出了大乘佛教的精神特色,而中華民族受儒家人心存心的教化影響,濟世麗人的大乘佛教根性較多,而且彼岸觀念稍淡,習慣于用理性思維,因而從心理上比較容易形成觀音崇拜。而我國介紹觀音菩薩本生故事、修行方法、靈感事跡的經典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十分流行,例如《法華經》《華嚴經》《般若經》《楞嚴經》《維摩詰經》《觀無量壽經》等等,表明觀音理論系統(tǒng)完備,對于信教群眾的修行觀音法門和一心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觀世音菩薩作為阿彌陀佛的脅侍,西方三圣之一,隨著凈土宗的深入發(fā)展,而受到特別的沖擊。這些都有力的促進了觀音信仰的發(fā)展。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的形成,遍布各地的觀音寺、觀音洞、觀音殿的興建,以及每年定期在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觀世音的誕辰、成道、出家紀念日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使觀音信仰深入民間,進一步中國化、世俗化。大量關于菩薩的變文、寶卷、小說一類的文學作品以及雕塑、繪畫等藝術作品的問世,在繁榮了我國觀音文化的同時,也推動了觀音信仰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