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具有多姿多變的形象
唐朝時期,是我國佛教寺院佛像雕刻發(fā)展的鼎盛時代,往返于我國和印度古國之間的僧眾不計其數,期間流通的經書和佛像畫冊使得觀音菩薩深入人心,通過佛教眾僧的宣揚,很快就被百姓賦予了生命形象,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慈悲女身。后世中流傳的“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就是當時人們對于觀音雕像推崇的最真實的寫照。觀世音譯為觀世間眾生的聲音和新意,后因“世”與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同名,所以后人一直稱其為觀音菩薩。觀音佛像雕塑是后人在不斷美化和神話中得以流傳開來,便發(fā)展成當前我們看到的這些觀音像,包括三十三觀音銅像以及千手觀音銅雕像等等。如果我們去參觀一些著名石窟、寺院,觀賞各種形態(tài)迥異的冠以雕像、繪畫,實在難于說清觀音菩薩形貌一定如何如何,因為呈現在你面前的觀音像有男相,英武偉岸、蓄有胡須;有女相,清秀高雅,留有發(fā)髻;有慈悲相,笑容可掬,見于顯教;有憤怒相,橫眉怒目,見于密宗;有佛相,號正法明如來;有菩薩像,瓔珞莊嚴;有貴婦相,雍容華貴;有村婦相,樸實端莊。
其實觀音的形象何止這些,據《楞嚴經》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介紹,觀世音菩薩有大神力,能變現佛身、菩薩身、羅漢身、天王身、大將軍身、人王身、宰官身、比丘身、比丘尼身、童男童女身、婆羅門身、男女居士身乃至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共三十二種或三十三中應身,歲眾生根性而予度化??梢娪^音菩薩本身物一定形象,只是歲眾生因緣示現有別。觀音菩薩的這種特性的確為藝術家們的創(chuàng)造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他們根據佛經和民間傳說,分別塑造了圣觀音、自在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滴水觀音、水月觀音、讀經觀音、乘龍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等等幾十上百中形象,使觀音菩薩成為一位形象最為豐富多彩的大菩薩。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初傳入我國,觀世音菩薩形象純粹是偉岸丈夫相,以后隨著觀音信仰的深入發(fā)展,從南北朝開始逐漸被塑造為女性形象,使他完全中國化,這是在是中國佛教的一大創(chuàng)造。